![]() |
![]() |
|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 在大自然中,美的事物不可勝數,人們在生活中發現美,進而抒發自己的感情,可以寫成詩、畫成畫、制成雕塑等,各種門類的工藝品、藝術品也就應運而生。 在人們喜愛的自然物中,梅花可說是獨領風騷,得到歷代文人的贊賞。唐代詩人崔道融《梅花》詩中有“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之句,一個“香”字、一個“清”字,道出了梅花的高貴品格。宋代詩人林逋在詩中把梅花的形象描述得非常生動:“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山園小梅》)。為什么古代文人對梅花推崇備致?是因為梅“一花獨先天下春”,開在百花之先,不畏冰霜嚴寒。因此,人們以梅喻人,可視為知己。 因為梅的品格,受到文人影響后,紫砂藝人中有較高文化素養的制壺大師對梅也十分青睞。清代康熙、雍正年間的陳鳴遠,他制作的“束柴三友壺”就把梅塑在了壺上,伴隨著的還有松與竹。梅樁、梅枝、梅花,松樁、松枝、松葉、竹段、竹枝、竹葉,作者把它們巧妙地組合在一起,于繁復中見規整條理,刻畫細致入微。在寒冬的季節,松葉仍蒼翠不凋,竹林還是一片翠綠,而梅花在寒風中怒放,給人帶來美的享受,故人們稱松、竹、梅為“歲寒三友”。除“束柴三友壺”外,陳鳴遠還創作了單獨表現梅的“梅樁壺”,單獨表現松的“松段壺”,每件作品都可以說是一首無聲的詩、立體的畫。這三款壺式至今仍為人們所大量仿制,可見它們感人的藝術魅力。 清代嘉慶年間,制壺名家楊彭年與錢塘(今浙江杭州)著名畫家錢杜(字叔美)合作了一把“寒玉壺”,由楊彭年制壺、錢杜作書畫陶刻?!昂駢亍眽伢w為半圓形,平底內凹、短流、環形把、嵌蓋;壺體一面刻 梅花,壺右下方刻“叔美為云如作”,另一面用篆書刻“寒玉壺,一枝兩枝翠蛟影,千點萬點春煙痕,忽憶西溪深雪里,櫓聲伊軋到柴門。壺公戲題,丙子二月?!边@是一首梅花詩。梅花稱“寒玉”是有出處的,宋代著名詩人蘇東坡《紅梅三首》,其中一首有“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之句。前一句寫梅花不隨時俗的高潔品質,后一句以美人酒后紅暈上頰為比喻,寫梅花之風姿綽約。所以,以寒玉喻梅花是極為傳神的。 上世紀30年代,民國七大老藝人之一的朱可心創作了他的代表作“報春壺”,整壺呈雞心形,上部圓碩,下部緊收,高足線,高頸箍以子母線相合。以梅的老枝塑成嘴、把、鈕,上面疤節分布自然天成,壺體貼塑梅枝、梅花,梅花或含苞、或怒放,正、側、大、小錯落,疏密有致?!扒我膊粻幋?,只把春來報(毛主席《詠梅》詞),”故名“報春”。觀之令人為梅花的高格而嘆服,為朱老的精湛塑技而神往。 高梅花壺,吸取古今名家以梅花裝飾的長處,截蓋、蓋鈕擷取梅樹形狀而造型,那斑駁的樹紋、虬枝仿佛是真正的樹枝,其視覺效果和觸覺手感均逼真具體,妙趣橫生。以梅花粗枝塑成嘴、把,上有疤節;把上有一枝攀上壺面,畫面約占壺面整體的八分之一,枝旁塑梅花,大小開合、姿態各異,其塑飾極為簡約,簡而傳神。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副院長楊永善在評價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季益順的裝飾風格時談到:“季益順的紫砂藝術作 品裝飾突出的特點是簡潔精練,確實做到了‘惜墨(泥)如金’、‘以簡勝繁’。他根據不同的造型樣式,處理裝飾題材和裝飾構圖。裝飾紋樣的繁簡和尺度,始終得到適度的控制,留下足夠的空間來襯托紋樣,給欣賞者留有舒展的余地,顯示形體的造型變化,籍以表現紫砂材料的質地美?!奔敬髱熯@種簡約的裝飾技法給人以啟迪,學成這種技法確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案呙坊▔亍钡牧硪凰茱椦b飾在蓋面上。這是一種塑飾的新工藝,與傳統的泥繪、貼塑不同,無論是泥繪還是貼塑,其畫面都是凸起的,這種新工藝得到的效果是平面的,只有色彩上的區別,畫面與壺面融為一體。鈕均以梅樁枝節為裝飾,疤痕累累蒼老勁,疤瘤處理上枯枝新芽,新穎別致。高梅花壺蓋面上裝飾,其技法是先在拼紫泥的蓋面上用刀刻出凹痕,再以白灰段泥小心地嵌入凹痕中,把邊緣的余泥細心地清除干凈,最后用明針打磨、光平。有的時候需要多次修補,直到圖案清晰、明凈為止。這種圖案眼觀清晰,用手撫摸列平滑無痕,十分賞心悅目?!耙咽菓已掳僬杀?,猶有花枝俏”(毛主席《詠梅》詞)梅花俏在雪中,這就是她的精神、她的風骨、她的高格,也是她受人敬佩的地方。 每一朵梅花都是生命的載體,每一把壺也都有著內涵寓意,高梅花壺以梅花為題材,深入挖掘其深層意境,具有一定的精神文化蘊意。古人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北闶菍γ坊ň竦恼{試概括,求學立業、治世無不以此為箴,精髓至極。而紫砂壺藝創作又何嘗不是如此,寒窗苦練,不同功名利祿,才能苦盡甘來,收獲藝術的成功,正是將傲梅精神匯得心法,化為己用,方能最終得道。由此,創作了這把紫砂壺“高梅花”以此表達自己在紫砂藝術之路上的一顆執著和堅定之心。 |
|